循迹丝路,聚焦兰州
2015年7月16日下午17:00,陕师大2015年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在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生科院实践团与校级实践团队、其他各兄弟院部实践团及校自组团队共同参会。
出征仪式上,旌旗飘扬,群情激昂。仪式后,各实践团陆续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以实践明辨笃实,用成长回报祖国。
生科院由“三下乡”精神出发,精心组织,在筹备学习会议之后,于19日晚赴黄河之都--兰州启动院骨干团队“一带一路耀金城,梦想青春铸辉煌”主题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由生科院党委秘书、团委书记解建团老师带队。
20日黎明,实践团顺利抵达兰州。在简短修整后,实践团前往兰州大学访问考察。在对兰大校园考察时,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贾博士和刘博士为实践团师生介绍了兰大的校情校史、校园建筑、校风校训、师资力量、学科发展。在带领实践团参观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之外,在座谈时,我院师生还结合自身专业,以细心观察所得,由兰大乔木以柳树居多的特点出发,联想我校以女贞居多的现状,对兰大与我校植被分布的区别形成原因进行了思考讨论。最后,在兰州市三大标志建筑的兰大图书馆积石堂前、“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石前合影留念。
兰州,具有重要生态地位的丝路重镇,一带一路上立志“钻石结点”建设的城市。黄河制度——兰州,唯一一个黄河穿市区而过的城市。在结束兰大之行后,实践团沿黄河风情线对兰州旅游景区开发、休闲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现状进行了实地感受考察。在对以中山大桥、白塔山为首的城市考察发现,兰州正在进行大规模发展整修,整个城市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态。
循迹丝路,聚焦兰州。生科院实践团将进一步学以致用、积极思考、向实践学习。青春在路上,我们在行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迎接后来的征程。
勇攀兰山,博览众展
继7月20日访问兰大和黄河-兰州考察后,7月21日生科院暑期实践团进行了兰山登顶生态调研和甘肃省博物馆文化考察学习。
清晨6点30分,实践团师生整装出发,前往兰山。兰山海拔2129米,气候凉爽,沿途青石成阶,四周绿树丛生,上至华夏长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沿华夏长廊上至顶峰,是精巧古朴的三台阁。登高望远,兰州风景尽收眼底,九曲黄河蜿蜒奔流;四面环山,迎着云卷云舒蔚蓝色彩;山顶流水碧湖,南北坡两相对比,一侧是绿树葱茏,一侧是纤草黄沙。行途中,兰州本地直系师兄石老师和解建团老师不时为同学们进行植物学分类学讲解,并带领实践团对兰山景区开发时的植被保护、恢复、建设等生态建设情况和现状进行了仔细考察。
下午,实践团奔赴国家一级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进行文化考察学习。博物馆布展合理精妙,现代技术辅助情景营造,开发手机功能实现了语音自助展品讲解,观展便利、高效。实践团在对甘肃省博物馆内红色甘肃、甘肃彩陶、甘肃佛教艺术三个展区和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常规参观外,实践团结合生物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有意识参观了古生物化石、黄河古象恐龙展区。接着,在丝绸之路文明展区,实践团沿丝路“前奏、开拓、繁荣、绵延”,以丝路的发展繁荣为线索,从三彩胡人牵马俑实证中西贯通,从马踏飞燕的精妙力学感叹汉家儿女惊人智慧,从庄严妙相莲座佛陀信仰文化交融,从天马东来感受古丝路灿烂璀璨,而博物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县瑄先生书画展更让实践团由丝路世遗麦积山石窟对丝路文明有了更深更广的感悟。
勇攀兰山,博览众展。磨练意志,体验文化,心胸激荡,憧憬未来。生科院将脚踏实地,再接再厉继续实践旅程。
溯激流而上,探黄河之源
2015年7月23日,生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溯兰州黄河风情线向上,逆流寻源,前往“高原明珠”刘家峡及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太极岛进行了沿岸地貌、植被与水质的生态调研。
刘家峡水库是1964年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黄河明珠”由此得名。
到刘家峡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还是根深蒂固黄河印象。而今,在这“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此处:一汪碧水、两岸青山、十里柳林、白沙浅滩、千帆竞渡、万里蓝湖、明媚天光、云影徘徊,风吹来,浪拍岸,点点波光柔软了时光。秀丽河山从此便将浊浪滔天黄河水全部颠覆。甚至,取样观察发现河水无色透明,完全没有泥沙,与瓶装矿泉水无异。
行至刘家峡水库下游,两岸高山陡峭嶙峋,洮河的碧水汇入黄河主干流。登高眺望,交界处,水面是绿色、金色的一条分隔线;水下,翡翠碧玉与松脂琥珀相斥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舒未舒,好一副美不胜收壮丽景象。两江汇处,激浪拍打两山相接处的明珠,一副“二龙戏珠”惊世而出、惟妙惟肖,让人不住惊叹世界万物自然造化、鬼斧神工。
而在相去不远的太极湖,则是另一番清新婉约。太极湖由黄河在盐锅峡呈S形蜿蜒流去,状如太极而得名。太极湖中大小岛屿9个,最大的是太极岛,以其地势平坦,临近黄河,风景如画而出名。听闻有白鹤、黑颈鹤等野生珍异动物种38种之多,但由于距离远,又非齐飞、归林时候,今日遗憾未见。而在太极岛莲池,接天莲花、荷叶田田,芦苇丛丛、随风摇曳,眼眼鱼塘、星罗棋布,四面远山携着白云朵,映入碧水荷塘,美不胜收。
“站在蓝天白云、大山大河之间,我们简直太渺小了,胸怀自然就变得宽广了”,回程途中,实践团副队长、12级生科院学生会主席武广大同学的感慨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纷纷点赞。溯激流而上,探黄河之源。青春在路上,用实践向世界学习,爱祖国的山川、河流、壮美河山,从此壮志抒怀怀天下,躬行勇担青年责!
集思广益,共圆卓越教师梦
2015年7月24日上午,生科院暑期实践团赴西北师范大学进行了校园游览和访问考察。
西北师范大学为教育部和甘肃省教育厅共建高校,前身为1902年建成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参观校园时,热情接待的西北师范大学实践调研队同学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科设置、学院分布和校情校史。两校同学还由各自的校训出发,通过自己对学校的具体培养方法、模式的理解和感想,对各自学校的师范生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了交流。西北师大一直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教导在校学生做学问要解放思想,触类旁通,行为举止要端庄,浩然正气。两校同学一见如故、你来我往、言谈甚欢,不时思维碰撞,不断开拓话题广度、纵深深度。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西北师范大学正在进行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语数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迅速联想到我校将在2015级新生中遴选卓越教师班的情况,两校同学就此对各自项目建设进展进行了介绍,畅所欲言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共话卓越教师梦。
告别西北师大,实践团还再次迈上黄河风情线,去到了兰州水车博览园。在园区,实践团同学近距离观察了黄河上最古老的灌溉工具——水车和最原始的摆渡工具——羊皮筏子。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而羊皮筏子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其输送有无、惊险壮观,其筏子客豪迈无畏、勇往直前,其搏击风浪、激流勇进,是黄河上历史悠久的渡河工具。水车和羊皮筏,就那么鲜活而淋漓地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上创造智慧,激荡出黄河儿女的奉献自我的壮美情怀。
至此,2015年陕师大生科院“一带一路耀金城,梦想青春铸辉煌”主题实践活动完美落幕,实践团离开兰州返回丝路起点西安,将带着实践的满满硕果,融会贯通、踏梦远航!
此次实践行程安排紧密、领导老师精心组织、实践性强,在历史文化知识学习、体质耐力水平检验、自身人文素养提高的同时,实践团领略了大山大河的美,感受了古丝路上的灿烂文化,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强化、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结合热情高涨。同学们表示,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国家建设者,作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把握时代脉搏,结合自身实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点滴行动及时出发,以勠力同心共同积累,共促祖国建设,齐心共筑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