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社区 > 新闻动态 > 正文
树立正确消费观,警惕校园贷陷阱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2     阅读:

2020年11月26日,我院第三次“生科新视野,对话新青年”思想沙龙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思想沙龙以“树立正确消费观,警惕校园贷陷阱”为主题,提倡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警惕大家远离校园贷陷阱。

“校园贷”对于我们而言并非一个新名词,它作为一种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借贷业务,在校园中发展着、潜伏着,残害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学生。许多同学被它夺去了金钱、自尊、青春、热爱,最后沦落到身败名裂、重度抑郁,甚至于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防止更多的同学陷入校园贷的漩涡,提升同学们对于校园贷、套路贷等诈骗形式的警惕,本次沙龙邀请了多位同学共同探讨怎样才算理性消费、如何避免校园贷等问题。

主持人段红霞以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来引出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同学们讨论今年的购物节大家都购入了什么心仪的商品,对今年的双十一感受如何等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都趁双十一有较大的优惠额度的契机购买了一些日用品或者零食。经过两年大学的历练,同学们大多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理性的消费观,不会因为冲动或者攀比等因素去购买自身承担不起的东西。付玉芳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今年双十一满减规则。她表示这些满减活动不仅浪费精力,而且消耗友情,甚至需要经常熬夜,给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些店铺的优惠活动变动速度很快,想要抢到便宜的商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

大家从双十一购物聊到了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并且分享讨论了自己身边的同学好友遭遇校园贷及各类诈骗的经历,有些骗子假装培训机构或校老师向家长打电话进行诈骗,利用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有些则以中奖信息诱骗同学转账、有些冒充淘宝商家以退货为由进行诈骗……

贺春林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与大家分享了形形色色的校园贷形式:培训贷,通过帮你缴纳虚无缥缈培训费让你背上巨额债务;还有刷单费,诱骗你以个人的名义进行贷款,来“帮助”他完成业绩,最后一走了之,留下巨额贷款;“裸贷”也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形式,以此种方式贷款的同学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外,校园贷的具体形式还有: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学生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其实许多人都明白非法借贷平台的借贷利息是银行利息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有的时候他们抱有了“就这一次”“就借一点”等侥幸的心理,逐渐地陷入了借贷的泥潭中去。陈乐老师在沙龙上也列举了某同学被诈骗的真实案例,只因一时不慎,被骗上万余元,报案后因金额有限,追回的希望渺茫,又不敢告知家人和老师,造成本人压力过大,整日精神恍惚,身心受到极大创伤。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它每日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若同学们不时时警惕,它也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不可有侥幸心理,即使被骗,也要及时与家人、辅导员、警方多方联系,将被骗后造成的身心与钱财的损失减到最少。陈老师借此话题告诫同学们勿要攀比外在,不要随波逐流学习别人消费,更不要贪慕虚荣盲目消费,应在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内购买物品。她鼓励同学们要注重内在,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她也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需要与他人比较,只要做好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便足矣。同时,她劝诫大家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在剩下的时光里尽自己所能成为更优秀的人。

其实,这类所谓的校园贷,本质上都是高利贷。我们国家规定,只有经银监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发放贷款,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发放贷款。所以在网上进行借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大学生不能轻易在这些非法机构上进行借款。

第三期的思想沙龙主题会在大家的讨论中进入尾声,同学们通过分享和讨论认清了校园贷的真实面目,也学习交流了理性消费的意义。此次活动让大家学到了更多规避校园贷骗局的手段,提高自己的“防御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让大家增强了规劝身边的亲朋好友远离校园贷等各类骗局的意识,为减少因借取高利贷为本质的各类套路贷产生的悲剧贡献属于大学生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