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社区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生命之述”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2     阅读:

    2013年9月22日上午9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副院长、赵世民教授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袁慧军主任三位专家受邀为广大师生作了报告,我院院长夏海滨,副院长俞嘉宁以及数十名老师出席了会议,报告由夏海滨院长主持。
    首先夏海滨教授对三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复旦大学王红艳教授的科研背景和研究成果,接着王红艳教授作了题为“出生缺陷的遗传学研究”的报告。王红艳教授在1985-1989年及1993-1996年就读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并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是我校杰出的校友之一。她主要从事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出生缺陷的遗传易感基因筛选及其致病基因鉴别和功能研究,以揭示出生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在该领域取得引领性重要发现。王红艳教授主要围绕PCP通路中VANGL2基因的致病性功能突变等稀有突变类型,阐明了她的研究思路。最后,王教授结合自身经历,针对如何发高质量论文提出了四大建议:首先立意新颖,其次发挥好样本优势,然后使用新技术,最后要讲究学科交叉。报告结尾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王教授提问,学术气氛活跃。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聋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主任袁慧军研究员,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二十年”的报告。袁慧军研究员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专家学者在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领域二十年的成果,并讲述了她发现三个遗传性耳聋新基因(PCDH15、PRPS1和SMAC)的历程。袁慧军研究员将自己的研究历程娓娓道来,给老师们同学们很大的启发,最后袁慧军研究员还针对其中的一些专业问题解答了老师们的提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世民教授以非常幽默的方式开始了他的报告,阐述了“代谢研究的重新崛起”。赵世民教授主要致力于代谢与疾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蛋白组学等的研究。他研究了三羧酸循环代谢物α-酮戊二酸的浓度改变或α-酮戊二酸结构类似代谢废物2HG在细胞内的累积可以影响众多以α-酮戊二酸为底物的双加氧酶的活力,最终通过改变细胞的表观遗传形状或激活血管新生等肿瘤促进因素,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赵世民教授曾在Science上连发两篇文章,谈到科研时,他提到研究的目的是为未知而研究,并非为获奖而研究,让同学们在了解他的研究内容之余也学到了科研的精神。
    此次报告在师生们活跃的交流讨论中落下帷幕,三位学者的报告让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接触了新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感受了他们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促进了我院求真务实的科研氛围。